结构性改革

结构性改革,包含了两层含义。一方面,深化改革本身涉及很多领域,需要明确改革思路,对“先改什么、后改什么”做出结构性安排,确保改革平稳有序推进。另一方面,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面临很多问题。这些问题又并不是单一的问题,而是多个矛盾交织叠加形成的结构性问题。要解决这些问题,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结构性改革。

结构性改革是针对结构性问题而推进的改革。众所周知,经济发展常常有周期性波动。过去多年来,中国主要依靠财税和货币政策的调整来拉动“三驾马车”,实现经济的稳增长。但是,中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,更多的是多年累积下来的结构性问题。要解决这类结构性问题,不能只按凯恩斯式的需求管理政策来应对,而要对症下药,采取结构性改革对策。中国目前的结构性问题主要包括产业结构、区域结构、要素投入结构、排放结构、经济增长动力结构和收入分配结构等六个方面的问题。这六个方面的结构性问题既相对独立、又相互叠加,需要通过结构性改革去有针对性地解决。

一是产业结构问题。产业结构问题突出表现在低附加值产业、高消耗、高污染、高排放产业的比重偏高,而高附加值产业、绿色低碳产业、具有国际竞争力产业的比重偏低。为此,需要加快推进科技体制改革,促进高技术含量、高附加值产业的发展;需要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,为绿色低碳产业发展提供动力;需要通过金融体制改革、社会保障体制改革等去淘汰落后产能和“三高”行业等。

二是区域结构问题。区域结构问题突出表现在人口的区域分布不合理。目前,我国城镇化率尤其是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偏低,且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大大低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。为此,需要加快户籍制度改革、福利保障制度改革、土地制度改革等,推进农民的市民化进程,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率。区域结构的另一个问题是区域发展不平衡、不协调、不公平。

三是要素投入结构问题。长期以来,我国经济发展过度依赖劳动力、土地、资源等一般性生产要素投入,人才、技术、知识、信息等高级要素投入比重偏低,导致中低端产业偏多、资源能源消耗过多等问题。为此,必须要加快科技体制、教育人才体制等改革,优化要素投入结构,更多地实现创新驱动。

四是排放结构问题。中国排放结构中废水、废气、废渣、二氧化碳等排放比重偏高。这种不合理的排放结构导致了资源环境的压力比较大。为此,必须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制度改革,特别是推进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、自然资源用途管制制度、资源有偿使用制度、生态补偿制度,以及用能权、用水权、排污权、碳排放权初始分配制度等方面的改革。

五是经济增长动力结构问题。长期以来,我国经济增长过多依赖“三驾马车”来拉动,特别是过度依赖投资来拉动。其实,“三驾马车”只是GDP的三大组成部分,是应对宏观经济波动的需求边短期动力,只是经济增长的结果而非原因,制度变革、结构优化和要素升级(对应着改革、转型、创新)“三大发动机”才是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。我们要更多地依靠改革、转型、创新,来提升全要素增长率,培育新的增长点,形成新的增长动力。

六是收入分配结构问题。当前,我国城乡收入差距、行业收入差距、居民贫富差距都比较大,财富过多地集中在少数地区、少数行业和少数人中。因此,有必要加快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、社会福利制度改革、产权制度改革和财税制度改革等,促进收入分配的相对公平,缩小贫富差距。

  • 资讯
  • 研究报告
  • 解决方案
  • 行业标准
  • 政策法规
  • 趋势与研究
加载更多
  • 医疗行业营改增展望报告

    2016-04-14 1260
    详细分析中国医疗行业在实行营业税改征增值税(“营改增”)进程中以及长远来看可能面临的问题。中国正处于从以前的营业税和增值税并行的间接税体系(增值税适用于货物销售,进口和提供加工、修理修配劳务,而营业税...
  • 以创新引领产业转型升级

    2016-01-30 1468
    本书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与全国人大财经委联合开展的“中国民生指数研究”课题的研究成果。全书引用调查数据详实、客观、准确,内容结构完整,文字通顺,有助于全面反映各地保障和改善民生的进展情况,准确把握民生...
加载更多
  • 新零售下的品牌变革

    2017-11-21 986
    在新零售的范畴里,消费需求、消费场景和商品产出都演变得更加分散化。举例来说,商品产出不再是从B端到C端的大规模生产,而是去中心化后的消费者主导;从满足部落化的需求,到更加定制化从而契合日新月异的个性化...